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转载 | 汶川中学校长龙绍明:发扬抗震救灾精神,筑就民族教育新高地

[复制链接]

43

主题

50

帖子

1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9 16:1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视频:崛起奋进的汶川中学
汶川中学位于四川省第二大藏区阿坝州,有来自全州十三个县的藏羌回汉学生4300多人,是阿坝州办学规模最大、办学质量最好的学校。

2008年地震后,汶川中学曾在成都龙泉异地办学,经历了教育史上的特殊时期,这些经历也成为学校的宝贵财富。如今,抗震救灾精神是怎么与教育工作结合的?如何继承与发扬到实际德育工作之中?

《21城•21人》栏目本期走近汶川中学校长龙绍明,分享龙绍明校长的家校情怀。
校长简历
▲龙绍明

龙绍明,男,1964年5月出生,四川泸县人,一九八八年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已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龙绍明校长立志献身于民族教育事业,毕业后自愿申请至阿坝州工作。三十年来,他勤奋刻苦而富有创造性地工作,把满腔热情挥洒在这片他所深爱着的土地上,为民族教育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历任学校德育处副主任、主任,学校副校长等职,先后获得汶川县优秀教师、阿坝州优秀教师、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四川省中学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为《羌族文学》《西南作家》杂志社编委、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培育“首席评审专家”、四川省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四川省委党史党建研究员、西华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现任四川省汶川中学校长。

四川发布记者:
汶川中学地处阿坝州门户,在阿坝州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你如何看待汶川中学与汶川、阿坝之间的关系?
龙绍明校长
汶川中学位于四川省第二大藏区阿坝州,有来自全州十三个县的藏羌回汉学生4312人,是阿坝州办学规模最大、办学质量最好的学校。学校以“为民族塑魂,为藏区强本”为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各民族师生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以塑造中华民族发展之魂;切合汶川县乃至阿坝州灾后重建的发展规划和民族教育的落脚点,以增强藏区富强之本。

我们主动担当,不辱使命,努力践行州委州政府“打造区域教育中心,筑就民族教育新高地”的要求,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切实把教育教学工作有机融入到州县经济社会发展之中,结合民族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惯、学习方法等诸多因素,奋力开拓民族地区高效课堂的实践之路,主动对接并全面融入阿坝州“三区一中心”建设,为藏羌回汉之进步注入活力,为各民族子弟启智求真,为汶川县、阿坝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川发布记者:
脱贫攻坚,教育先行。教育扶贫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抓手之一,汶川中学是如何推进这项工作的?
龙绍明校长
汶川中学严格落实初中“三免两补”和高中“两减一助”政策,为贫困学生建档立卡,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作。

目前,学校县域内建档立卡贫困的113名学生,均已享受国家相关政策。学校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免收校服费并补贴床上用品。

除此以外,学校还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近三年,学校将四川名酒企业、中央彩票公益金、广东红十字会、中国建设银行、碧桂园集团等社会慈善团体及个人捐赠的113万余元资金全部用于贫困学生,资助学生442人次。

同时,学校对贫困学生通过精神激励,心理指导,生活关心,学习帮扶等措施,给贫困学生的成长搭建平台,拓展其成长空间,帮助其实现梦想,今后更好地回报社会。

▲龙绍明校长上党课

四川发布记者:
一个地区的发展,与人才的凝聚力关系很大。作为汶川中学,吸引教育教师人才,留住人才,更加重要。汶川中学是如何留住人才的?
龙绍明校长
人们常说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但由于区位劣势,学校单凭这些留人是不行的。

因此,学校根据民族地区实际,重引进更重发展,明确人才发展模式和发展制度,为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平台并提供帮助,如与国内外名校合作,构建“同行互助、典型引路、专家引领”的校本培训模式,让人才精益求精;致力于教学信息化建设,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让人才与时俱进;适应现代高考改革,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和校内外艺术活动,让人才各尽所用;大力培养和锻炼年轻干部,让年轻干部在多种环境和多个岗位上增长才干,让人才逐步成熟。学校切实做到对人才“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岗位、干成事的给地位”,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留住人才。

▲汶川感恩
四川发布记者:
2008年地震后,汶川中学曾在龙泉异地办学,经历了教育史上难能可贵的特殊时期,这些经历也成为学校的宝贵财富。如今,这些抗震救灾精神是怎么与教育工作结合的?如何继承与发扬到实际德育工作之中?
龙绍明校长:
基于少数民族地域特征和灾后重建的特殊历史背景,我们竭力寻找对民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着力点。

“5.12”汶川特大地震,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动天地泣鬼神,感动国人震惊世界,而这种精神的内核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大爱文化。在大爱文化的统领之下,生命教育、感恩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学校教育就成为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基石和根系。

因此,打造以“大爱精神贯穿始终的爱国主义教育”为宗旨的德育特色,就成为历史与现实赋予我们的重任。

基于此,学校努力构建“一线两点三层次四主题”德育工作模式:“一条主线”,以“大爱精神”为主线,实施以大爱精神贯穿始终的爱国主义教育;“两个着力点”,以情感教育和活动强化为两个着力点,培养学生美好品格与爱国情操;“三个层次”,把握规律,分层推进,实现学生励志报国的成才教育三步走战略;“四大主题”,围绕主线,突出特色,紧扣生命、感恩、民族团结、爱国主义四大教育主题。

四川发布记者:
为藏区强本,为民族塑魂。汶川中学如何面对新形势下的办学问题?
龙绍明校长:
对于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汶川中学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切实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执教;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作出的“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的重要指示,植根民族地区,面向民族学生,以现代理念、现代方法、现代手段培养具备现代智慧的人才,以增强民族地区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推进民族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校创新建构“三四三”教学工作体系,即以践行现代教学管理理念、建构现代教学管理体系、健全现代教学管理制度的“三种机制”为引领,以搭建优质教学平台、搭建高效课堂平台、搭建选科走班平台、搭建艺术教育平台的“四个搭建”为抓手,以“淬火工程”“锻金工程”“青蓝工程”这“三大工程”为路径,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途径和评价,培养“自信自律、品学兼优”的学生,打造“灵动教育,多彩生命”的教师队伍,用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实现学校超常规发展。

▲美丽青春
四川发布记者:
你如何看待校长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
龙绍明校长:
校长是引领学校精神的思想者。我们让每一个生命鲜活、灵动、精彩,教育学生在灾难降临时懂得坚强互助、懂得敬畏生命、懂得感恩于行,让“崇尚灵动、常怀感恩”成为“汶中精神”的基本元素;我们让各民族子弟共同领悟祖国的繁荣,深入、生动、全面而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敬业、善教、求实、求精”的总体精神风貌,让“执著人文、追求和谐”成为“汶中精神”的内核;我们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用最短的时间再次站到阿坝民族教育之巅,高扬起一面鲜艳的旗帜,让“志存高远,求实求精”成为“汶中精神”的引擎。

校长是引领民族教育的改革者。我校所处地区属多民族聚居区,根据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和区域教育发展的使命,学校秉承“为民族塑魂,为藏区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科学管理,制定出《汶川中学2015-2018年发展规划》《汶川中学2012-2017年特色建设规划》等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教育教学必须践行十大理念,即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发展的理念、素质教育的理念、创造性理念、主体性理念、个性化理念、开放性理念、多样化理念、生态和谐理念、系统性理念,让师生绽放生命的精彩,提升自我发展的价值,让师生、学校、家庭和社会成为有灵魂的发展整体,为整个民族的强盛提供强有力的根本性支撑。

校长是引领师生成才的设计者。我们努力实施教师队伍建设“三大工程”,即面向全体教师实施“淬火工程”,以让教师增强精品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民族教育品质;面向骨干教师实施“锻金工程”,重点培养业务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热爱民族教育的骨干教师;面对青年教师的实施“青蓝工程”,以加快青年教师成长,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努力打造创新教学管理模式的“三个共同体”、积极推行创新教学引导模式的“四案导学法”、创新构建实现课堂高效的“三步六环课堂体系”,为大藏区培养更多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人才。

【汶川中学,邀您巡礼】
▲美丽的汶川中学

▲24小时自助书屋


▲国防教育


▲艺术节活动
▲校内美术作品展示


▲智慧课堂


▲实验课

▲18岁成人宣誓


▲足球战术


▲阳光大课间

来源:四川发布


主   管:中共汶川县委宣传部
主   办:汶川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主   编:王   飞
编   辑:朱远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